笔趣阁
笔趣阁 > 朕才不禅位[三国] > 分卷(9)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卷(9)

  朕才不禅位[三国]

他在这转来转去,身上还背着行囊,不多时就有一个带着红袖章的和善大婶过来:大郎可是来抄书的?往前走那巷子拐过去,一条街道都是卖笔墨纸砚的。


陈宫连忙行了一礼:阿媪,我是来等人的。


哦,若是和人约好了听学,就去那红亭子那登记,大婶指点道:若是等人下学,就去长廊那坐着,不能堵在门口哩。


陈宫答应着,也不好堵在门口,便继续逛下去,见许多人簇拥在一皇榜前面议论纷纷,都是些读书人的模样,有的人语气高昂,似乎争论些什么。


凑近一看,却是见那榜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招聘启事,招聘洛阳门学的博士、讲师和先生(相当于现代的教授、讲师和普通老师)。下方是十道考题,排名在第一的考题,赫然是汉初驰商贾之律论。再往下写的便是薪资待遇了,如今这些职位都没有官职,但待遇却极好,除了令人尊重的地位、优渥的待遇、皇室的藏书阁里的孤本都可以随意借阅。


这些读书人争论的就是解题的思路。陈宫静静听了一会儿,就去了阿媪说的笔墨纸砚一条街,寻思着写封家书。这条街道也是极为热闹,不仅卖笔墨纸砚,还卖书。有些没有钱的读书人,便在那书坊蹭些书看。


其中有一间洛阳书坊盖得极为高大,足有三层,一层由三四间大屋打通,十分宽敞,屋子四周墙壁上摆满了精美的书籍,中央有数十张书桌,书桌旁则摆着长凳。


陈宫心下不悦:这种清净之地,岔开腿坐着,也太为不雅了吧。仔细一看,却见那些坐着的人并没有露出不雅观的地方,原来裤子自从在文武百官中推行以来,已经在民间风靡起来。文人雅士会在袍子里面穿一条打底裤,而民间百姓见洛阳服装厂短褐和粗布麻裤卖的比布匹还便宜,置办新衣的时候便都去那买了。


正好有些口渴,陈宫便进了二楼的雅座。小二立即将煮好的茶水、香软的桃花糯米糕、瓜子花生端了上来。陈宫落座后却向后方道:这位兄弟,为何不出来一叙?


楼梯阴影处那人走了出来,讪笑道:先生好眼力,在下守城人,见到路引便认了您出来,我家老爷等您入京许久了。


不知你家老爷何人?陈宫心念急转,心中闪过几人的名字。


守城人:小人也不知,只是上头这样交代下来的,请您稍安勿躁,吾等已将您的消息汇报上去。


劳烦回报,陈宫会在洛阳客栈恭候大驾。


第19章 兴办夜校


陈宫识人的方式和识势的方式一样简单粗暴,很在意主公自身的勇猛果敢,虽然用兵精巧、擅长决断,但比不上戏志才、郭嘉和荀彧这种超一流的谋士。


刘协此时分身乏术,倒是不忙去见陈宫,只让荀攸带了调任陈宫为大理寺少卿的诏书过去。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大理寺少卿是大理寺卿的副职,也就是现代意义上最高法院的二把手。陈宫虽然并非王佐之才,但性情刚直,足智多谋,这个职位刚好合适。


入夜后,陈宫在洛阳客栈等来了洛阳京兆尹荀攸。


陈宫亦是当时名士,且与荀攸神交已久。


荀攸带了美酒,两人执手侃侃而谈。谈及曹操和那句料事如神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荀攸却是不知其事。


这难道那送信给我的神秘人,是令叔所派?


那信头是否有抹不去的红头,颜色似朱非红,却又并非染料,上面有古怪形状文字。


正是,不知是何所造,不知何所书。


此乃圣上独创的雕版印刷之术,文字亦是圣上所创的计数手段,名曰阿拉伯数字。荀彧解释:那送信之人,应该是圣上成立的反董组织成员布衣卫。


见陈宫满脸不解,荀攸将怀中诏书拿出,皇上诏书中必有答案,攸今晚便是奉圣上之命,将诏书带给兄。


两人将诏书打开,见是大理寺少卿的任命书。从县令到大理少卿,可以说得上是连跳三级了,自此成为朝廷中央一名手握实权的大官,荀攸大喜:恭喜公台兄。


这诏书上的笔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陈宫的眉头却一直没有松开:诏书的日期,恰与我弃官而去的日子相差不远。


仿佛知道他会弃官、会来到洛阳,这诏书将弃官这件事情化为了接密旨进京,也合理化的解释了离开中牟的理由。


荀攸也是感慨了一番:圣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果然非常人之所能。


我观洛阳百姓,对皇上赞不绝口,古有甘罗十二拜相,没想到皇上年方十二,已有杀董魄力。


陛下布下天罗地网,说来惭愧,诛董大事,吾等皆不知情,均是圣上一手布局。荀攸对皇上的崇敬丝毫不亚于朴实的洛阳百姓:公台兄不必怀疑,圣上乃百年一遇的明君。


陈宫仍有疑虑,但人生最乐之事莫过于追随名主。天子圣明,乃是天下之福。便压下心中烦绪,心想不管如何都要助皇上铲除叛乱,匡扶朝纲。


他第二天便着一身布衣,走马上任大理寺少卿。原来的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少卿因勾结董卓乱党被布衣卫抄了家,正被锁在大狱里。


不过刘协已给官员们吃过了定心丸,早早下发了下狱和留职查看的名单,其他人皆既往不咎。因此即使已经免职一部分人,一把手二把手都缺位,大理寺的大大小小的官吏还是在分管大理寺的各项事务的五名大理寺丞领导下,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情,陈宫上任得很是顺利。


这厢,二十三岁的刘备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此番调任洛阳县令,虽然表面上看是从县尉升职到了县令,但洛阳比安喜县大之十倍,这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洛阳势力复杂百倍,虽然他平时做事十分井井有条,此时也忙得焦头乱额,连一贯和煦的笑容都快挂不住了。


直到现在他也没有弄明白,天子为何点名让自己上任洛阳县令,饶是他自以为深受安喜县百姓欢迎,政绩良好,但在一干县令、县尉同僚里也不是最出色的。


洛阳县令的调令是携着皇上密旨的锦衣卫早前就给自己的,这才秘密进京。到了洛阳后,他们先是在一处宅院暂时隐匿,在一日早上,忽然收到了杀李傕的重任,他连忙带着义弟关羽、张飞杀将过去,所幸不辱使命。


纵使刘备立志护佑一方百姓,做出一番事业,但在委以要职受挫后也不免有些心虚。


吾之才学,差之远矣!刘备忍不住长吁短叹。


关羽也叹气不语。


关羽和张飞立功后,这两位因为不愿意离开刘备,如刘协所料的一样,拒绝了校尉的官职,随刘备的升职做了洛阳的县丞和县尉,依旧是他的左膀右臂。


县丞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可惜关羽平时擅长舞刀弄棒,只是粗通文墨,这个职位把他弄得苦不堪言。


县尉在古代是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国家公职人员,倒是正和张飞心意,不过他现在被借调到皇上御前做侍卫,不在刘备身边,要一直待到皇甫嵩将军回来。


洛阳不比安喜县,刘备叹气:二弟啊,你今日的文书,有些措辞还得改改。


关羽也有些为难:都是我不好,拖了哥哥后腿。


大人莫要着急,旁边新提拔上来的主簿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建议道:听闻皇上命洛阳太学在晚上办夜校,教人读书识字、熟读典籍,还有教习吏治的,大人不妨去看看。


关羽大喜:还有教习吏治?


刘备忙点头:那我们今晚便带上银钱,去看看罢。


自从刘协杀董亲政后,大大放宽了宵禁,所有的行人只要在半夜之前回家即可。这夜校也是从酉时开到亥时,换算成现代的时间,也就是晚上六点到九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