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朕才不禅位[三国] > 分卷(54)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卷(54)

  朕才不禅位[三国]

不必都成为名将,刘协道出了立校的缘由:这学校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次才是培育和储备人才,只要百个里面有一个成才,那就不辜负这一番努力了。


于禁颇有些不解:提高思想觉悟?请问陛下,这是何意?


刘协想起了在现代看过的一句标语,随口道: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然而我们的jūn_duì 里面怕死的兵却是十之八九,就连带兵的将领,都会弃城而逃,你觉得这种现象要如何才能改变?


于禁肃然道:按照臣的经验,必须要严罚。


怎么罚?


战场不听号令者轻则三十大板,重则斩!于禁斩钉截铁地道:和他同队的人也必须一同受罚。


治军果然很严格啊,难怪监军在队伍里民意调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透露出来将军太严格了,有些吃不消的信息,于禁在军中远不如吕布、乐进等人受欢迎。


刘协倒也没反驳,笑道:除此之外,朕有一点要强调,你要从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保家卫国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还有要训练他们下意识的服从意识。


于禁挠了挠头:保家卫国这个,臣可以反复给他们讲历史上和战场上的各种爱国的知识,陛下说的下意识是什么意思呢?


刘协想起了以前在某乎上看到的某个话题jūn_duì 这么吹毛求疵地进行列队和整理内务的意义在哪里,当时他还在上面吐槽了几句叠被子这东西根本就没必要吧,最讨厌叠被子了,不过后来就被当时的高赞回答说服了。在这种反复枯燥的过程中训练jūn_rén 的服从意识和增强纪律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笑了笑:服从意识这东西,朕倒是有个建议,你可以先从列队整齐和叠被子训练做起。他想了想,拿起旁边的纸笔,说了些自己记得的现代jūn_duì 练兵的法子,让于禁开始记笔记。


于禁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完全不同于兵法上的新奇东西,一时来不及消化,只能奋笔疾书。


爱国训练你不用担心,朕会安排将军和老兵去给他们讲抗击匈奴、西羌等胡人的故事。若是可以,他还想找几个大儒写点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章让兵卒们背诵和抄写。


刘协大致安排了下课程:一开始的话,早上跑操,上午耐力训练,下午对垒演练,晚上则上兵法课,中间休息的时间你来根据他们的体力安排。先这么安排着,未来课程的变动,你也根据实际的效果再排。


诺!于禁应下,然后问了重要的几个问题:陛下,这能入学的兵卒是个什么标准?咱们是在哪里办学呢?


十四岁到二十岁的兵卒,先从洛阳满足条件的健康兵卒里面征召,就说要夜晚教习兵法,让他们自由报名。刘协道:学校未来会坐落在新城,如今学校的设计图都还没有完成,白天训练你们就在朕的御林苑吧,晚上学习则去洛阳门学的空教室,朕会和蔡邕打好招呼。趁着这报名的阶段,你且将训练的法子细化,并多寻一些擅长讲解兵法的将士。


诺!


对于庞大的汉朝而言,要提高jūn_duì 整体上指挥能力和选拔更多有才干的将领,就必须依靠系统化的军事教育来培育,不然出来的名将都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零星人才。如今,大多数的将领还是出自将门世家,他们掌握着民间几乎不可得的兵书和训练的法子,还能将自己戎马一生的治军手段传给后人。


即使被认为是天生我才的吕布、于禁和乐进,家中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过军官的,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习得兵法和一身武艺,即使入伍的时候身份是普通士兵,但起点已经超过了别人一大截,非常容易在普通的士兵中脱颖而出。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继续更新~


可怜的小诸葛被家里没收的赏金,只能在洛阳门学的食堂点朴素的豆腐和小米粥了,不能去洛阳食肆买大餐了。


第88章 八十八章


军事学院的事情,刘协并不打算只交给于禁一个人来主办,未来还是要交接给其他人。毕竟于禁本身就统帅虎贲军,刘协需要一个游离于兵权之外的人担任未来军事学院的祭酒。于是,不久后他在未央宫召见了程立。


程立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看上去是个精神矍铄的瘦高中老年人,胡子也打点得整整齐齐,看上去不过四十岁。


刘协在打量着程立的同时,程立也在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帝王。天子面部轮廓柔和,甚至稍显稚嫩。但气息平稳,眼神锐利,身上带着股胸中自有沟壑的镇定,果然有明君之相。


刘协抬了抬下巴,示意小黄门把红木椅子搬过来。


如今洛阳城中士大夫阶级在天子的引领下已经习惯了坐凳坐椅。只要穿着了得体的衬裤,像胡人一般坐下已不再视为失礼,因此程立谢了恩,坦然坐了下来。


刘协坐在龙椅上,不紧不慢地问道:朕听闻兖州刺史刘岱曾经看中你的能力,多次派人来请你出山为官,但都被你拒绝了,这是为何呢?


程立摸了摸胡子,毫不忌讳地道:回禀陛下,刘刺史资质平平,能力不足以保证整个兖州的太平,就连治下的黄巾余孽都没有清理干净,臣也看不上他的行事作风,因此臣宁愿在家种田也不愿意为他卖命。


种田这么多年,实在是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现在的程立已经快五十了。这人挑选其主公来果然十分谨慎,刘协轻笑了一声,看着他问:那你心中可有人选举荐?


程立摇了摇头道:现下的形势,臣认为刘刺史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协饶有兴趣地问:哦?你这说法似乎前后矛盾啊。


程立笑道:若是换人,只怕这刘刺史会做困兽之斗。待西凉和青州之乱稍平,陛下再考虑换人不迟。


待到那时,你觉得谁适合做兖州刺史呢?刘协的声音里不免带了些许的期冀。


陛下深谋远虑,想来当地的布衣卫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消息。程立笑道:哪位抗击黄巾贼有奇功,哪位为官清廉和吏治井井有条,想必陛下看得远比臣全面,臣不敢妄言。


刘协轻哼了一声:朕还以为爱卿会毛遂自荐呢。


饶是程立城府已深不见底,闻言心底还是荡起来一丝涟漪,片刻后他立即回复道:臣本事微末,岂胜任?


刘协淡淡地道:爱卿战黄巾贼时常有奇谋,文思又得到了洛阳门学的认可聘为博士,又何必妄自菲薄呢?


臣不敢当,一向胸有成竹的程立一时竟无法摸透天子的心思,中规中矩地起身回答道:臣已经久不问朝堂之事,更从未治理过县郡,实在是担心有负陛下的厚望啊!


朕知你善于洞悉人心,刘协笑了起来,纤细的手指敲了敲桌子,笃定道:想来你从家乡动身的那一天,就已经料到了你我君臣今日的相遇。


程立心下一沉,有些明白过来,陛下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在他面前隐藏心思呢。


刘协的语气稍微放松了一些:不必紧张,坐下吧,说说你觉得自己合适的官职。他暂时不想和眼前这位还没有完全将自己绑定在朝廷这艘大船上的人做推心置腹的交流。若是铁了心要为朝廷效力,这位明明可以揭朝廷求贤若渴榜的。更何况,程立是个不亚于毒士贾诩的狠人。


一般的文人为了留名青史,做事可都是十分有分寸的,更注重在家乡父老之间的名声。可程立为了帮助曹操打赢吕布,在部队因为蝗灾少粮的时候,把老家的粮食都劫掠一空,使得当地百姓难以活下去,甚至他还提出了人脯的残酷想法,让濒临饿死的人吃人肉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