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11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燕王下达的军令是征伐辽东,中途却转道向南,借道天津,过直沽,兵指不久前被徐凯攻下的沧州。部将不解,燕王给出的理由是“夜观星象,见有白气两道,自东北指向西南,必是利南!”玩封建迷信,燕王驾轻就熟。上天指引,南边好,南边有便宜可占,咱们不去辽东了,向南进攻!出兵之前,燕王与道衍定下这条声东击西之计,为的是迷惑朝廷,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除了制定计划的两人,连张玉朱能等大将都被瞒着。出兵之后,众将发现前锋探路的方向不对,一问之下,燕王终于道出了因由。冬季酷寒,雨雪泥淖,攻城不是易事。只有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进驻沧州的徐凯是朱棣的手下败将,一合而下不是问题。拿下沧州之后,再进山东,与德州的吴杰汇合,同朝廷jūn_duì 决战。“天寒时节,大雪封江,正可借道过河,直达沧州城下。”担任前锋的沈瑄率先出发,杨铎领三千骑兵左右呼应。路上遇到南军的侦骑,立刻擒杀。燕军的前锋部队抵达沧州时,驻守此处的徐凯仍没有察觉,还一心一意的督促士兵构建城防,防备朱棣。直到沈瑄和杨铎领骑兵出现在城下,城中的守军才发现大事不妙。燕军来得太快,徐凯一点情报都没得到。不是说燕王突发奇想打辽东去了吗?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沧州?趁着城内的混乱,燕军从四面发起进攻。在弓箭的掩护下,燕军架起云梯,攀城而上。守军砍死一个,马上会有第二个接上。悍不畏死的架势,很快击溃了守军的意志。徐凯亲自督战也没压住阵脚,尤其是沈瑄也攀上城头,亮出长刀,被某个经历过白沟河之战的南军认出后,一声惊呼,城头的守军纷纷转头就跑。这尊杀神不是好惹的,连勇冠三军的平都督都顶不住,不跑等着掉脑袋吗?沈瑄拿着刀,看着城头的南军如潮水般退去,陆续攀上城头的燕军紧追在后,脸上的表情十分难以形容。张玉看着“被孤立”的沈指挥,到底忍住没笑。朱能就不是那么客气了,一巴掌拍在沈瑄的背上,大笑道:“你小子了不起!老子杀了瞿能都没这份待遇。”沈瑄:“……”沧州一战而下,主将徐凯,都督陈暹,都指挥俞琪、赵浒等均被生擒。燕军斩首万余,其余皆降。缴获大量辎重,除补充大军所需,都运回了北平。前锋部队将士均有斩获,沈指挥却意外一个首级都没捞到。在他靠近时,南军一概撒丫子就跑。跑不掉也立刻投降,坚决不给他砍人的机会。可见,武力值太高,不只没有朋友,连敌人都很难找。这人生,怎一个彪悍了得。孟同知不在,没人能驱散沈指挥身上的煞气,燕山后卫的军汉们只能自求多福。第八十六章 心慌徐凯不堪一击,沧州一战而下,燕军气势大盛。燕王旋即下令,大军马不停蹄,循河向南进发。不日,连可克临清,馆陶等地。在大名驻军期间,截获大量南军粮草,除运回北平和充作军粮,余下全都分给了当地百姓。随军谋士建议,烧掉带不走的粮草,不给南军留一粒粮食。燕王有些犹豫,这么多的粮食白白烧掉,着实太过可惜。可大军即将开拔,无法带走,运回北平又来不及,不烧掉留给朝廷大军?那不符合他做事的风格。正为难,沈瑄进言,可效仿在德州所为,放粮给百姓。“王爷在德州开仓放粮,百姓无不称颂王爷仁慈。如此效仿实行,收拢民心是其一,我军南进途中可免后顾之忧。”此言一出,燕王顿时眼前一亮,“大善!”只想着打走,竟忘记了还能如此行事。想到在德州献策的孟清和,燕王略感遗憾。此子未能随军,当真是可惜。燕王采纳了沈瑄的建议,下令效仿德州所行,张贴告示,召集里中老人,并派胥吏告知乡民,燕军将在城中放粮。见父王夸奖沈瑄,朱高煦趁机出言道:“除粮食外,库仓里留下的冬衣亦可分发。”南军的棉袄只有薄薄一层棉花,根本不怎么保暖,燕军实在看不上。再者说,燕军各个人高马大,骑兵中的蒙古壮汉更是一个赛一个敦实,不嫌弃做工用料,尺寸也不合适。自己穿不了,不如发给百姓,改一改或是拆出棉花,都可行。“甚好!”燕王抚着颌下短髭,欣慰的看着儿子,点了点头。随军出征这些时日,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成长许多。虽说张扬依旧,傲气不减,却少了几分鲁莽,多了几许沉稳,怎不让燕王欣喜。世子守卫北平,表现可圈可点,还有着谦逊的名声,在文官中的口碑相当不错。但朱棣最喜欢的依旧是次子朱高煦。上马打仗,临军冲阵,性格豪爽。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才配称是他朱棣的儿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