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12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5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杨铎抱拳向沈瑄行礼,队伍中假扮百姓的军汉也单膝跪地,“卑下见过指挥,遵指挥令!”作为临演的里中百姓有点惊慌,怎样行礼的都有,沈瑄亲自扶起一名老者,说道:“晚辈谢耆老高义!”“使不得!”老者连忙摆手,道,“王爷慈爱,为百姓放粮,小老儿一家才得以活命。为燕王殿下做事是小老儿求都求不来的,莫要说什么高义,小老儿当不得。”听完老者的话,孟清和心中颇有感触,转头望向燕王大帐,抿了抿嘴唇,目光愈发坚定。建文三年闰三月乙亥,上百名躲避战祸的百姓奔入真定城。孟清和和沈瑄等人混在百姓队伍中,未被守军发现。入城后,曾同沈瑄叙话的老者主动求见城门裨将,言有密报。“燕逆正在里中收粮。”老者跪在裨将跟前,哭诉道,“小老儿家中粮食都被抢走,活不下去了,但求天军庇佑。”孟清和假作老者的孙子,见缝插针,添油加醋,哭得比老者更加凄惨。一边哭一边大骂燕军不是东西,家里的粮食和牲畜都被抢走,只剩几件衣服,几个破碗,一路嚼草根啃树皮才熬到真定。“小的命苦……小的一家都命苦啊!”孟十二郎哭得很有节奏,李景隆都蒙过,一个裨将不在话下。唱作俱佳之下,裨将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不再有任何怀疑,将情况报告了陶铭。陶铭召来谋士商议,认为燕军四处征粮,营中必定空虚,正是偷袭的大好时机。“将军高明!”谋士和部下的吹捧,让陶铭忘记了平安临行前的叮嘱:固守城池,千万不要主动迎敌,否则真定定然不保。平安一番好意,在燕王的狡猾和陶铭的愚蠢之下付诸东流。陶铭果断中计,率军出城偷袭燕军大营,一头撞进了燕王设下的圈套,在滹沱河遇上了等待多时的燕军,两军立刻展开了交战。交战中,燕王再次发挥了奋勇向前、一马当先的精神。没有沈瑄紧跟在身边,更是砍了个过瘾。朱棣只领数骑在阵中杀进杀出,愣是没有南军敢对他怎么样。被燕王砍了,只死自己一个,不小心砍死砍伤了燕王,怕会死全家。当此时,真定方向窜起了黑色的浓烟,这是混入城中的沈瑄等人夺门成功的讯号。燕军登时再无顾忌,朱棣一声令下,喊杀声震天。陶铭心知中计,丢了真定,官位必然不保,项上人头也未必能安稳。干脆豁出去同朱棣拼命,或许还能得个死后哀荣。南军见主帅开始拼命,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不敢朝燕王身上射箭,干脆对着燕军的帅旗撒气,箭雨之下,燕王的中军大纛很快被射成了刺猬。旗卫擎着大纛,不知该作何反应。这算什么?精神胜利法?南军为活命而战,一时之间,燕军竟拿他们毫无办法。奈何上天好似真的站在燕王一方,两军交战最激烈时,又是一阵大风,掀屋拔树,对着南军的方向猛吹。从白沟河,到夹河,再到滹沱河,这已经是第三次有大风助阵。朱棣想不相信自己是受命于天都不可能了。南军的战阵终于溃散,燕军趁势追杀,一直追到藁城,斩首六万余。主将陶铭失踪,事后也未能寻得踪迹。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哀荣”是不可能了,“光荣”却是一定的。守军溃散,燕王重新夺回真定,顺便接收了南军留下的大批粮草和军械。这些本是平安为守城准备,经过陶铭的手,全都送给了燕王。献计的孟清和遭到了燕王的表扬,沈瑄杨铎等将士也各有恩裳。助计划成功的老者和里中村民得到了燕王的亲切接见,回去时,有军汉专门推着粮车。燕王再次借花献佛,仁慈的名声更胜往昔。立功的孟同知回到帐中,却见沈指挥正在擦拭长刀。鲨鱼皮的刀鞘放在一旁,刀身映出了沈瑄俊美的面容。自真定城一行,沈指挥貌似就有点不太对。“指挥?”“十二郎与杨同知交情不错?”“啊?”孟清和被问得愣了一下,“谈不上交情,只是之前共事过。”“恩。”沈瑄放下布巾,收刀回鞘,“过来。”孟清和老实的过去了,然后,嘴被堵住,衣领也被扯开了。一连几天,孟十二郎颈侧的印子都没消。当时,他咬回去了,结果……不能想,越想越是心酸。拿下真定之后,燕王率军继续进攻。闰三月癸丑,,燕军攻占顺德、广平。夏四月,燕军再临大名城下,城中官吏主动出迎,表示大家早就等着燕王殿下的到来,全都盼着这一天呐!同月,建文帝派遣的时臣从京城出发,带着皇帝的诏令拜见燕王。来的不是旁人,正是高巍。当时,闻听皇帝要派人使燕,朝中文臣武将纷纷告假。理由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宗旨只有一个,坚决不能被皇帝逮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