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12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9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武官们咬牙切齿,殿外执勤的大汉将军也是绷紧了脸颊。为这样的皇帝卖命,当真值得吗?回到乾清宫,一身疲惫的建文帝令人召来方孝孺,不为问计,只为找人说说话。这个书呆子已经坑了他一次,朱允炆不想再被坑第二次。不想方孝孺却固执得很,坚决要为皇帝分忧,不顾建文帝的阻止和殿中宦官哀怨的目光,慷慨言道:“臣有一计,可令燕逆无暇南顾,父子相疑!”此言一出,捂脸的建文帝慢慢转头,看着信心十足的方大学士,心中慢慢浮起一丝期待,要不要再信这个书呆子一次?殊不知,方大学士的计策的确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却不属于建文帝,而是燕王。第九十三章 坑死人不偿命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父子相疑,兄弟相争。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jūn_duì 就会从内部瓦解。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当真是忠臣啊!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情形似曾相识?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当真是命苦。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重新启用锦衣卫?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