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14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沈瑄却不在乎,朱能徐忠等人也是不以为意。高处的燕王正慷慨激昂,讲到最关键处,根本不会注意到沈瑄的动作,面子过不去的大概只有孟十二郎。朱能还颇为关心的看了孟清和一眼,低声对沈瑄说道:“看着不成,你扶着点。”“恩。”沈瑄点头,孟清和再次无语。并非朱能等人神经太粗,只是经常看到沈瑄把孟清和抱上抱下,抱进抱出,习惯了。孟清和受伤之后,已然成为沈瑄随身的“行礼”。行军,抱着。骑马,抱着。扎营,抱着。吃饭,抱着。打仗……好吧,这个没抱着。就算沈瑄想抱,为了小命着想,孟十二郎也抵死不从。有赵大夫现身说法,证明孟同知伤势严重,不宜自己行动。再有燕王发话,务必让孟同知尽快把伤养好,沈瑄整日把孟清和当个娃娃抱,理由正当,师出有名,军汉们不习惯也习惯了。同样身负重伤的前军大将对孟清和的vip待遇很是羡慕,躺在粮车上幽幽看着照顾自己的亲兵,老子被捅了三刀,怎么不见有这待遇?亲兵擦汗,老天哎,孟同知瘦得像个羊羔,还没自己的婆娘壮实,沈指挥单臂托起毫无压力。您老重如磐石,高大威猛,抱着?压不死也得累出病来。躺在粮车上的将领琢磨半晌,只能点头,不再争取改善待遇。这番话传出,军中再无人对沈瑄抱着孟十二郎进出存有异议。但却出现了另一个疑问,孟同知与沈指挥惯常使用的长枪,哪个更轻?几个习惯用枪的燕军凑到一起,掂量了一下彼此的长枪,目光一致落在了孟清和身上。孰轻孰重,了然矣。孟十二郎得知这个结论,良久无语。和一杆长枪比重量?真当他饮风喝露,能被风吹跑?好歹他也是个男人!就算没有八块腹肌,也是威猛的汉子!汉子这一点,沈瑄同意。威猛……再议。燕王讲痛快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头,再次高呼千岁。看着两个儿子,燕王笑得愈发畅怀。回营之后,燕王下令盘点泗州库仓,得知仓中粮食有限,当即从军粮中拨出一部分补充给守军。反正是从朱允炆手里抢的,借花献佛,完全不心疼。城内守军无不感激,知州以下官吏皆言殿下仁慈。或许是刷名声上了瘾,燕军在泗州休整期间,朱棣亲切接见了里中耆老,并赏赐给耆老酒肉,发下粮食,令耆老带回去发给村人。“殿下仁慈!”泗州父老被感动了,交口称赞燕王仁义,厚道,有高皇帝之风。朱元璋杀官如骂,顺带着鄙视读书人,对普通百姓却仁爱有加。尊敬老者,与民休养生息,建造养济院收容鳏寡孤独和乞丐。即便有好杀之名,许多百姓也念着他的好处。对百姓将自己与老爹作比,朱棣表面谦虚,心中暗爽。这可不是他说的,是百姓说的。燕王有洪武帝之风,善,绝对的大善!朱棣在泗州停留数日,一为拜谒祖陵,二为制定下一步的进攻计划。最终目标是京城,进军路线却有多条。一部分将领认为当取凤阳,以中都同朝廷对抗。另一部分认为凤阳防守严密,应先取淮安。“淮安多粮,下之,可绝朝廷粮道。”沉吟良久,燕王看向始终没出声的沈瑄,问道:“瑄儿以为如何?”沈瑄答道:“卑职以为,凤阳多兵,淮安多粮,攻之不易。不若另取捷径,以下京城为要。”众将面露不解,朱能却很快明白,当即道:“王爷,卑职附议。”沈瑄提议,朱能表态,其他人纵有想法也只能暂时按下,先听燕王如何说,再决定同意还是反对。“瑄儿所言甚是。”燕王笑道,“ 趋凤阳下淮安都非上策。不若乘胜直趋扬州。进攻扬州,京师孤危,必生内乱。且扬州一下,淮安凤阳两地守军必震!”将领们纷纷面露恍然,齐声道:“王爷英明!”朱棣抚龇含笑,有徐增寿和杨铎等人在城内,不生大乱也必定会着上几把火。建文元年五月辛卯,燕军从泗州开拔,为掩真实意图,作势进攻淮安。当时,从山东奔袭而至的盛庸军扼守南岸,备战船数千。燕王采纳谋士意见,令士兵大张旗鼓伐木造船,吸引敌军注意,另派朱能沈瑄等将领精锐西行二十里,以小船过河,绕到盛庸军背后发动突袭。朱能沈瑄过河之后,摸到南军背后,乘夜架起道衍送来的虎蹲炮,对盛庸大营一顿猛轰。炮声一响,燕军立刻举着火把,借木筏和木桥大举过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