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16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2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不过,永乐帝显然不打算让朝臣们如愿,在早朝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接连下了几道旨意。“命北平州县,弃官避靖难兵者共二百一十九人入粟免死,戍兴州。”也就是在朱棣起兵时不愿跟随,却也没投向建文帝,自挂官印跑路的北平官员,可以交钱免死,充军发配。“定功臣死罪减禄例。”此令一出,靖难功臣们眼睛亮了,左班文臣却是面如土色。听着郑和在御阶上宣诏,孟清和暗地里咂舌,这是明摆着支持武将飞扬跋扈?话说永乐帝到底对文官是有多不待见?发铁券不算,还多加了一层防护罩。从今以后,再有哪个言官敢大义凛然的喷口水,武将们举着铁券冲上去敲破头,也只能算对方倒霉。“令镇远侯顾成镇贵州,定远侯沈瑄镇北平,兴宁伯孟清和镇大宁。”“蠲北平山东等被兵县明年夏税。”诏令宣完,郑和下台一鞠躬。满朝文武齐声应诺。刚刚被任命为大宁镇守的孟清和,眼睛瞪得几乎脱窗。他,镇守大宁?瞅瞅一脸羡慕的张辅,再看看朝他眨眼的武阳侯,孟清和十分怀疑,永乐帝被天外飞石砸到了脑袋,不然,怎么会让他出任一方镇守,还是在宁王原来的属地?大宁是好镇的吗?紧靠辽东,邻居都不怎么和善,除了鞑子就是女真。在小冰河时期,一年有半年是冬天。让他这小身板瘦腰条和这群壮汉掰腕子?半个回合都撑不下来。孟清和真心想哭。忍了几忍,到底没忍住,当殿泪流满面。朱棣眼神很好,问了一句,“兴宁伯这是何故?”孟清和出列,哭道:“回陛下,臣感陛下隆恩,喜极而泣。又恐负陛下所托,故泪流不止。”“兴宁伯真乃国之忠臣!”“谢陛下。”孟清和抹抹眼泪,归队。事情都这样了,除了硬着头皮上,真没第二个办法。好在沈瑄在北平,高阳郡王在开平,怎么说也能有个照应。镇守辽东的都督刘真,他不熟。没关系,感情可以培养,多走动走动,很快就熟悉了。仔细想想,去大宁也没什么不好。暂时躲开朝中的是非,时常还能回家探亲,顺便和沈侯爷做邻居,说不得比在南京过得更自在。至于会不会被人在朝堂上下黑手,孟清和不担心。有道衍在,又结了武阳侯这个善缘,遇事总能有个缓冲。更何况,永乐帝七出边塞,动不动就跑到北边和鞑靼瓦剌抄家伙群殴,身为大宁镇守,面圣的机会绝对不少。只要取得皇帝的信任,任他风吹雨打,自能岿然不动。孟清和想得很好,回府之后,还拉着沈瑄就未来的邻居生活做了一番探讨。刚把心情调试过来,对未来的日子有了期待,不想现实又抄起板砖狠狠给了他一下,正好拍在后脑勺上。看着坐在对面的高阳郡王,孟清和的脑袋嗡嗡作响。“郡王,麻烦请再说一次,下官方才没听清楚。”孟清和表情严肃,声音却有些发抖,“你刚才说朵颜三卫怎么着?”“啊,”朱高煦两口吃完一块点心,咕咚咚灌下一杯茶水,“朵颜三卫正闹着父皇兑现承诺,要北边的草场,父皇很是头疼。”话说到后来,朱高煦有些不好意思,似乎也觉得自己老爹这事情做得不太地道。“……”“兴宁伯?”孟清和转头,捂脸,举手,示意高阳郡王不必再说。他就知道!朱元璋能把官员的俸禄精算到每一个铜板,朱棣又会大方到哪里去。升一等伯,发免死铁券。升都督佥事,又给了百两金子。不只是因为他在朝堂上的表现,还有外援讨薪这事等着他!孟清和泪目。自己果然是心还不够黑,给老朱家打工果真时刻不能放松警惕!这世道,想安生过几天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