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22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9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思来想去,总觉得迪亚士这名字很熟悉。灵机一动,发现好望角的葡萄牙人似乎就叫这个名字。不过年代对不上。莫非是那个迪亚士的祖宗?仔细想想,可能性不是没有。一切,还等先见了人再说。第一百五十章 来自佛郎机的迪亚士一丁千户的队伍在德州驿站换乘马匹,迪亚士直接被当成货物,同带回来的倭人工匠一起捆在大车上。迪亚士抗议,军汉们根本不理他,几次之后,通译都不再费事给他翻译。翻来覆去几句话,耳朵已经磨出了茧子。军汉不只能听懂,如丁千户这般,简单都能说出几句了。离开德州,进入河北境内,人烟渐少,越往北,越见空旷。平原草场,数里不见村屯。官道上驰骋的快马却不见减少,马上骑士一身朱红袢袄,彪悍之气迎面扑来。每当快马过处,成列的车队都避让一旁,等快马过去才继续前行。车队多是商人组成,或一方豪商,或是几家搭伙,往来南北,做皮货和布帛香料生意。自沈x三被洪武帝送到云南体验生活之后,“炫富”成了商人们最忌讳的事。到了永乐朝,情况略有好转,小心谨慎仍为主流。无论行商还是巨贾,只要是商户,都不敢穿上丝绸招摇过市,除非想到县衙大牢住上一段时间。近段时间,往开平宣府等地运粮以换取盐引的商人变得多了起来。永乐三年初,北京户部定新例,运米至边卫,两斗五升即可换取一引,比往年足足减了五升。在边塞屯田的商人纷纷传信给家人,尽快到粮食丰产之地收购稻谷,用最快的速度运往边塞。路上虽有损耗,换得盐引,利润仍相当可观。此令得以实行,并非因粮价上涨。相反,因大宁和宣府等地开垦荒田数量增多,粮食丰产,粮价较往年还略有回落。只因河北某处盐井出盐达一万七千二百余斤,且北京行部门上报朝廷,发现了新的盐矿,只要朝廷许可开煎,北疆自此不差盐。由此,才使得北疆粮价回落,换得的盐引却有增多。这一切,都让被捆在车上的迪亚士大开眼界。每有商队过时,都看得目不转睛,好似恨不得将车上的油布扯下来,看个究竟。商队之外,就是赶赴顺天赴任的文武,或是发往边塞充军的犯官罪人。无论文官还是武官,都无人乘轿,一律车马从行。丁千户见到曾在兵部共事的同僚,两人在马上打了招呼。“丁兄一向可好?”“托福。”数年未见,彼此也没多少话可说。寒暄两句,拉拉关系,各自启程。迪亚士仍在大呼小叫,军汉们实在不明白,这个红毛夷人为何会如此精力旺盛。相比之下,车上的八名倭人工匠就显得过于沉默。从南京出发,一路之上,极少听到他们出声,老实得不能再老实。只有在入住驿站,分发馒头和饼子时,他们才会露出不一样的表情,甚至是凶狠的一面。军汉们的馒头和肉干,他们不敢觊觎,同车人手中的干粮是最好的下手目标。胜利者能抢到更多的食物,被揍趴下的,只能饿着肚子等下一顿。发现骑在马上的大人不会因此处罚自己,每到饭点,八个倭人工匠都要厮打一番,几乎人人鼻青脸肿,身上带伤。看守倭人的总旗将此事上报给丁千户,丁千户摆摆手,愿意打就打,全当是看杂耍了。只要不出人命,手脚俱全能干活就行。到了大宁,这些倭人想起幺蛾子也不可能。丁千户撒手不管,倭人工匠们继续每天为馒头干架。迪亚士手里的馒头也曾被觊觎过,在被三个倭人工匠围住后,他的表现大出众人预料。耍猴戏一般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凶恶的咆哮和要杀人的表情。他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凶徒,仗着身高的优势,狠狠教训了敢抢他食物的矮子。丁千户很是惊奇,看着迪亚士的样子就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这才是佛郎机人的真面目?兴宁伯口中的殖民者和掠夺者?迪亚士对倭人工匠凶狠,在丁千户面前依旧耍猴戏,对曾多次砍晕他的军汉更是心有余悸。他不是真正的傻子,恰恰相反,他很聪明,即使语言不通,也在想方设法取得丁千户等人的好感。为了想得到的东西,他必须这么做。中世纪的欧洲完全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疾病瘟疫笼罩了整片大陆,英法两国打个没完没了,哈布斯堡家族忙着内部争权夺利,试图开展海上贸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完全不是大食商人的对手。勉强出海,遇上横跨欧亚大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仍要被收取重税和过路费,敢反抗,船只和货物都会被没收。迪亚士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银币,才搭上大食商人的海船,来到东方,家族的土地被他卖了,栖身之地不复存在,最好的两件衣服都被换成了路费。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如果迪亚士不能从东方获得他想要的一切,不需要别人帮忙,他自己就会跳进大海,去见上帝。原本,他不该来东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