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26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4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分明是友爱世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如果要颁发十五世纪的xxx和平奖,大明的永乐皇帝当是最佳获奖人选。和平友爱,急人所急,救民于水活,大公无私的帮助临近弱小国家抵抗强暴,随时随地向第x世界国家深处援手。论十五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最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永乐大帝,当之无愧!朗诵完讨逆文,历数完安南的罪状,以兵部尚书出任参军的李俊擦擦汗,果然是人外于有人天外有天,能写就如此文章,兴宁伯果真是文武全才,国之栋梁啊!永乐四年十月丁酉,明军的讨逆文书传遍临近诸邦,原为黎姓的安南胡氏国王也彻底明白,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十月庚子,随着隆隆的炮响,安南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站在凭祥城头,孟清和和朱能举着千里眼,向炮响处眺望,只能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和不断腾起的黑烟。许久,孟清和放下千里眼,晃了晃有些酸的脖子,转向陪在一旁的凭祥县令,温和一笑。“李大令,本官有件事想请大令帮忙。”“伯爷尽管吩咐,下官定然勉尽全力。”“不必这么严肃。”孟清和笑道,“朝廷下令沿海诸省造船一事,李大令应当知晓?”“下官略知一二。”“造船需要大量木料,李大令应也知道?”李庆青点头,道:“下官知道。”“那么,”孟清和笑得眯起了双眼,将千里眼递到李庆青手,示意他朝安南的方向看,“看着眼前这一切,李大令不觉得该做点什么?”推动凭祥县降级发展,脱贫致富之路,就在眼前啊!孟清和这般如此,如此这般一番解释,李庆青哆嗦着双手,激动得脸颊发红,握紧拳头,兴宁伯指点明路,下官感激不尽!感谢罢,飞速奔下城头,召集附近土官,县中耆老,开展动员工作去了。城头,朱能对孟清和竖起大拇指,“高才!”孟清和谦虚,“不敢。”朱能眯眼,此事,本官是否有份?孟清和点头,那是自然!一国公一伯爷,相视而笑,看向远处大片的森林,眼中金光闪烁。这可都是钱啊!第一百七十三章 发财之路永乐四年十一月朝廷大军从广西,云南两路进军安南。沈瑄率军下鶏陵关,奔袭芹站。闻贼军在芹站设伏,令膺扬将军都督佥事吕毅及都督佥事黄中等领军搜索,觅得贼踪,当即擒杀。“贼遁去,必往东都。舟师未到,我军可于昌江市桥造浮桥,并置木堡,巡迤江防。待与左副将军合兵,再发贼东西两都。”张辅此项提议,得到过半将领赞同。自兵发安南以来,张辅行事愈发沉稳周密,每有提议皆能直指要害。曾同张玉共事过的军中将领纷纷感叹,虎父无犬子,世美泉下有知,可畅怀含笑矣。身为大军主帅,沈瑄广纳麾下建议,每当战时,皆披甲执锐,立于大纛之下,高声言道:“大丈夫功成报国,当在今朝!”战鼓声起,主帅带头冲锋的场面,完全不稀奇。安南军不认识沈瑄,即使听过他的威名,初次见面,也很难将玉面玄甲的定国公与传说中的杀神联系到一起。大意之下,悲剧可期。骑兵在水网林木茂密之地施展不开,沈瑄下令骑兵退后,步卒上前,以火铳长枪结成的战阵对敌。搭着蒙板和油布的战车被推到前方,油布揭开,漆黑的炮口正对以木竹泥土铸成的邦寨。在明军眼中,安南人的城邦完全属于豆腐渣工程,同“坚固”二字扯不上任何关系。要论城坚池深,明朝敢论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合该让这些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到南京城观摩一下,或到边塞开开眼界,才能真正晓得什么是坚城,什么叫做堡垒。城头的安南守军拉开了弓箭,立起了投石机,间或有几支火铳,依外形和发射时腾起黑烟,不难猜出,都是明军中淘汰的烧火棍。这些烧火棍对大军构不成威胁,为何会出现在安南人的手里,值得深思。“请李参军来。”沈瑄手持千里眼,望向城头方向,对亲兵下达命令,“就说本帅有要事同他相商。”究竟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里出了蛀虫,还是有人胆大包天,将制造火铳的技术教给了安南,都必须追究到底。将士在前方拼命,却有小人为一己私利做出此等事来,当真是该杀!李参军从后军赶到,沈瑄将千里眼递给他,道:“李参军请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