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之天下 > 第4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节

  重生之天下

其实文禛的嘴角弧度已经微翘了,可惜由于角度问题,没有人能看得出来。文禛还真没想到宁云晋这孩子有如此本事,能够考中会元,光是这份试卷就能证明他这个会元是货真价实的。这次的策问他就是想挑选一些对时政敏锐的人才,至少要能看到奉武族的威胁。对于宁云晋有那么好的见识他并不意外,那小子可是坐拥报社的资源,又知道老师去世的□,所以比起那篇言辞锋利的策问,他最爱看的自然是那篇诗赋。与策问中将塞外来客的事情说得危机无比不同,诗赋里面竭尽所能的赞赏了当今圣上。什么帝心勤、政事昌、劳夜览、忧民意、图治切,最后又点题赞道堪比秦皇汉武。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塞外来客递交国书的事情,但是却又隐晦的赞赏了当今圣上一统天下之心。毕竟只要熟读史书的人,谁不知道只有这两位最伟大的帝王一统天下、驱逐了匈奴呢!?短短六十个字的一篇省试诗将文禛赞得花团锦簇,即便知道其中的夸耀成分居多,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在心底里认同。毕竟自己这些年可是真的每日看折子到半夜,勤于政事、忧心天下百姓,而且正在力图改革,除了收服奉武族这点还没能做到,可他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必定能将那块版图收拢在囊中的。他喜爱宁云晋的这首诗虽然有些是爱屋及乌,却也是因为在那些千篇一律歌颂皇帝崇尚儒治、器物华美、歌舞升平的诗赋中,只有宁云晋是真正将自己的辛劳看在眼里了的。一遍一遍的读着这篇华美的诗赋,文禛再一次的感受到了伯牙遇到子期的那种知己之乐。他从自己沉醉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之后,忍不住提笔重新写下了一个策问题目,文禛倒是想看一看,这一次那小子可以给自己怎样的惊喜!宁云晋自然不知道三位主考官得知策问题目后的惊讶,他在府中平静的度过了两天,准备最后的考试。在进行正式殿试前还要在保和殿复试一次,他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通过了。正式进行殿试的时候过程比较复杂,天还没亮他就与父兄同时出门,在宫门前候着。按照上朝时的习惯,官越大来得越晚,等到宁敬贤带着他出现在宫门的时候,宫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宁家出了个会元的事情已经在京城是人尽皆知,不少人都等着瞧宁家的二子能不能一举连中三元,若是真让他殿试被点了状元,那不但是本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还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个!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即使有心上前想要恭维的也不可能在这大庭广众下凑上去。只有六部的几个堂官对宁敬贤道了贺,赞了宁云晋几句类似后生可畏,今儿个要好好考之类的话,等到内阁的大学士们掐着点到达的时候,宫门正好开了。进了宫之后,宁云晋自然与父亲分道扬镳,他先赶去保和殿,经历了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之后,总算可以拿着颁发的策题开始作答。扫了一眼殿试的题目让宁云晋愣了,只见纸上写着《论帝国之弊与帝王之心》,后面又用小字加注策文不限长短。他暗骂了句文禛,尽出些幺蛾子。要知道往年殿试的策问大多只考校某一方面的时政,可是像这次的题目就太泛泛了。若是仅仅前半部分还好,只是挑出来当今大夏的各项弊端即可,总能找到一些当今社会上的问题作答,偏偏题目后面又加了一个帝王之心,这就要求作答者以帝王的角度,为这些挑出来的弊端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此一来难度就激增。如果再按往年那样只写七八百字的长度,篇幅肯定会太短小,难怪会加上一句不限长短。宁云晋扫了一眼周围,大部分士子已经开始在草稿上写写画画,看来是在一一列举,还有一部分则正在挠头,显得有些无措,很明显这些人都是平日里死读书的,遇上这种灵活的题目有些抓瞎,科举参考书里面可不会有这种内容的。在那些举子中宁云晋到是看到一些熟人,甚至还看到了好久不见的孙本善,他的相貌比之前清瘦了很多,但是精神看着还好。当他的视线扫过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宁云晋愣了!这叫什么缘分!他啐了自己一口,第一次颇不厚道的祈祷这位举子可千万不要考进一甲前三,否则自己可要倒霉了!原来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逃难潮中被童养媳伺候的那位,毕竟其他进士虽然会被文禛,可是面圣的时候一般不敢抬头,即使偷窥了圣颜这位也不一定敢多嘴,若是让他中了一甲前三,留在翰林院中……宁云晋顿时觉得乌云盖顶!宁云晋心中正纠结着的时候,这次的主考官之一朱焯正与李德明说话。朱焯是翰林学士,学富五车,在文坛颇有声誉,更难得的是个慎言、圆滑的、善言谈的人,文禛也相当倚重他,这两年的奏章多由他拟定,因此两人也颇为熟悉。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李德明便道,“朱大人请自便,皇上只是让咱家来看看殿试的情况,不敢耽误大人监考。”“李总管多虑了,皇上这次钦点的题目极有新意,偏又难度颇高,这些举子即使想作弊也难。”朱焯笑道,“老夫倒是很期待今年的状元卷,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惊喜!”李德明与他说着话,眼神却似有若无地往宁云晋的方向瞟,见他正左顾右盼根本没有作答的样子,忍不住心中焦急。这孩子关键时候怎么还如此松乏,皇上可还期待着他的卷子呢!探到消息完成任务之后李德明自然便告辞,直接向文禛汇报去了。“那小子还没开始拟草稿?”文禛一看时辰,都已经接近午时了,眉头忍不住蹙了起来,“日暮就要交卷,他来得及么?”“可不是!”李德明直摇头,“其他人都写了满满的两页草稿,宁公子怎么一点都不急的样子!?”文禛也不知道那小子在闹哪样,只得嘱咐道,“过了午时再去一探。”李德明领了命令,自然在不敢怠慢,午时末掐着点儿又往保和殿去了一趟,这一次宁云晋虽然没有东张西望了,却正一边发呆一边磨墨,草稿上还是一片空白。这次别说李德明,就连文禛也替他急了!在宁云晋毫不知情地情况下他享受了一次比“皇帝不急太监急”更高的待遇。第77章直到李德明跑第三趟的时候,才看到宁云晋开始动笔,他一瞧时间居然都已经申时三刻了。为了探得多一点消息好回报皇上,他有意无意地走过宁云晋的的桌子边,扫了一眼之后发现这位宁公子居然直接落笔,根本没有拟草稿!这也太……李总管实在太过才疏学浅,已经找不到形容词,只得忧心地看了眼正奋笔作答的宁云晋,怏怏地走了。他的动作虽然自认为做得隐蔽,但是又哪里躲得过那三个火眼金睛似的主考官。不过他们自己也十分关注宁云晋的情况,毕竟如果殿试的成绩好,这届说不定就能出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他们作为座师也面上光荣。可是一整天宁云晋不是发呆就是东张西望地表现实在让三人失望,等到见他居然直接在卷子上落笔,都摇了摇头,只当宁云晋毕竟还是年纪太小驾驭不了这样的题目,早就放弃了!宁云晋当然不是真的在发呆,他只不过是直接在脑海里将自己构思一遍一遍的完善而已,对于有着过目不忘能力的人来说,这样的效率比直接动笔要高上不少。然而之所以乡试省试还拟了草稿,只是为了所谓的“科场必具其稿,以防代作之弊”这样的规定而已,只有到殿试这样众目睽睽之下,才不需要避嫌!这个题目他并不觉得难,实际上有不少弊端都是以后会爆发出来被大肆讨论的,即使是他那样的武将也知道不少。宁云晋只不过是想要再用后世的经验想出一条更妥善,更不得罪人的解决法子而已。虽然被称为殿试,但是文禛这个皇帝不可能真的陪着举子们考上一天,实际上他只需要在结束前来保和殿讲几句话而已。为了看看宁云晋的情况,他这次特地提早了一点。等到他来的时候宁云晋都已经搁笔,只等墨迹干透,一副想要提早交卷的样子。一看宁云晋那胸有成竹的表情,文禛便也不再替他操心,转而看其他举子的情况。时辰一到,考官毫不留情地开始收卷,其中居然有个倒霉鬼还没抄完,卷子被收后顿时嚎啕大哭起来。等到皇帝做完例行讲话,众举子便纷纷离开保和殿准备回家了。还没步出保和殿,徐不用和孙本善便走到了宁云晋身边。文禛并没有走远,见他们两个默契地一左一右分别站在宁云晋两旁,那种保护者的态度让他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