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小爷不是吃素的 > 第2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节

  小爷不是吃素的

包饺子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擀饺子皮,得擀得中间厚,边缘薄,行状还得规则正圆,擀得好的边缘要翘起来,成一个盘子状,穆云翼做点家常菜还行,弄这个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包饺子也不成,尤其是煮饺,稍捏不严实就要露馅,而且这也不是用力不用力的问题,经常边缘沾上了油,不管怎么捏也会散开,下到锅里就要成了片汤汆丸子了。好在穆云翼有自知之明,只负责抱柴烧火,以及拿了草纸蒸帘帘负责摆饺子。高以纯是高家大院的做饭状元,据他自己说,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饭菜都是他做的,还要负责腌咸菜、熏腊肉、积酸菜……高以清从小就跟在哥哥后边帮忙,也是做饭的好手,他跪在椅子上,一只手捏着面,一只手按在有他手腕粗的擀面杖上,刷刷刷几下功夫,就擀出来一张饺子皮,里厚外薄,而且边缘都往上翘起来。商益接过皮去,用匙舀了陷放在中央,不多不少,而且每次都那么多,然后十根手指交错起落,转眼之间,就捏成一个元宝形的饺子,跟高以清配合着,一个擀,一个包,很快饺子就摆满了两个蒸帘,高以纯在里屋说:“元宝和小益哥中午坐车从城里回来,这会肯定都饿了,你们先下出来一锅,咱们先吃上,剩下的等吃完了饭再包。”下饺子也是一门学问,看似简单,其实也不容易,穆云翼拿起饺子就要从锅边上蹭下去,被商益赶忙拦住:“这么蹭下去,到了锅里头,饺子就都破了。”商益把蒸帘一翻,直接把饺子噼里啪啦倒进锅里,然后拿着大笊篱轻轻搅动,过了会就要把锅盖上,穆云翼说:“那饺子不会糊在锅底上么?”高以清抱着柴禾进来,又张开他那缺了门牙的嘴笑:“开锅煮馅,盖锅煮皮,我这饺子做得皮比较厚呢,得盖上锅多煮一煮,元宝哥哥你就放心吧,今天晚上的饺子要是有一个破的,我就把整锅的饺子汤都喝了。”高以纯在里屋喊:“外边有他们两个就够了,元宝别跟着忙活了,进来咱俩说说话。”穆云翼叹了口气,想他堂堂的穆家二少,在家里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宠着,外头又有无数美女帅哥为他折腰,名副其实的高帅富,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竟会被人嫌弃,不过形势比人强,他有一种预感,再待在这里恐怕就要帮倒忙了,也只好认命地站起来,解了用碎布拼凑而成专门干粗活用的围裙,连同小板凳一起让给高以清。进了里屋,高以纯拿出一双鞋来:“我跟老姑学的,第一次做鞋,按照你的尺码做的,你且试试,如果不合适,下次再改进些。”穆云翼把鞋接过来,跟县城鞋铺里二三十文的鞋不同,这双鞋做工明显要更加精细,鞋底子密密麻麻的针脚,是许多层反复纳的,最难能可贵的是,针脚竟十分整齐,他大略数了数,拇指肚大的地方就横竖纳了几十针,而且线都绷得紧紧地,毫无松懈,鞋面子外面是黑色的粗布,里头还有一层细棉布做的内衬。他穿在脚上,在地上走了几步,感觉又舒服又轻便:“真不错,以纯哥,你第一次做鞋就能做到这个程度,简直是天赋异禀啊。”高以纯把他拽过来,俯下身子,左手把着炕沿,右手伸出一根手指贴着他的脚跟塞进鞋里试了试:“主要是老姑教得好,我特地做得大了些,一来你的脚还在长,如果可丁可卯,过段时间就穿不得了,二来你穿惯了城里头的靴子,我寻思要是你不爱穿的话……”“谁说我不爱穿了!”穆云翼翘起脚尖,左右摆了摆,高兴地说,“以纯哥一针一针做出来的,我怎么可能不爱穿,就至于矫情到那种地步了?穿靴子是因为我总往外跑,那个更随脚,在家里还是穿这个更轻快随便些。”高以纯笑着说:“你喜欢就好,不过这个是夹鞋,怎么也得出了正月才能穿。”“那就先收起来,到时候再拿出来穿。”他脱鞋上炕,跟高以纯说话,“等出了正月,你也能下地了,得给你自己也做一双。”“我的也做好了,在箱子里放着呢,我最会照顾自己了,第一双鞋就是给自己做的,你这个是第二双,等过完年,我再给小五做一双。”“做鞋的事情毕竟是次要的,还得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上。”穆云翼有点严肃起来,“我寻思着趁着年里放假,一口气把三字经和百家姓都讲完,二月之后就开始教你们千字文,等把地里的事情忙完,我就带你们进城,去县里的义学读书,等后年就下场去参加科考。”高以清在外屋听见,跑进来大声问:“元宝哥哥,你让我和哥哥去参加科考??”“对!”穆云翼点头,“不求你们考中,只进去见识见识场面罢了。”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不只是考学问,更多的是身体素质,要被锁进小屋里好几天,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再加上心里头患得患失,一个承受不住,死在里面都有可能,因此穆云翼就想让他们兄弟俩尽可能多地参加,以逐渐适应这种形式。大明朝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逢着丑、辰、未、戌年的称为岁考,逢着寅、巳、申、亥年的称为科考,明年就是乙丑年,就有岁考,高以纯他们是不可能参加的,穆云翼想要让他们参加丙寅年的科考。第39章 商鹤野高以清咯咯地笑:“元宝哥哥你别逗我,我和哥哥连三字经都认不全,怎么能去考秀才?”穆云翼说:“谁让你去考秀才了?只是让你们去感受一些,考试是个什么章程,到底有些经验,以后再考才不犯怵,哪怕到不了府试,考一场县试也是好的。况且又没让你现在就去考,还有一年时间呢,你现在认不全三字经,到那时候还认不全?要真是那样,我就打你屁||股了!”高以纯说:“考试怎能当儿戏呢?既然肯定是考不中的,干嘛还要去考?秀才……又岂是那么容易考的?不说大哥和二哥,爷爷和大伯考了几十年都没能考中,爷爷好歹过了府试做个童生,大伯连个童生也没考到过。咱们高家这么多年,也只二伯考成个秀才,在咱们村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被多少人叫做文曲星?连着两次进京,都没能考中举人呢。况且这读书也是烧钱的买卖,平时的笔墨纸张不说,每次考试,路上的盘缠都是一大笔花销,除了县试在家门口,余下的府试、院士都离着远呢,去年二伯进京,拿走五十两银子还说不宽裕呢。元宝虽然能挣点钱,到底……横竖我不是读书的料,年纪也大了,平时学着认几个字也就是了,小五比我学得好,不过后年也不行,让他再学几年,要真能用功,学得好,参加戊辰年的岁考便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