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心如蛇蝎 > 16.母疾
字体:      护眼 关灯

16.母疾

  心如蛇蝎

赵王坐在书室内,手指烦躁地轻敲面前的几案。


“二郎果真这么说?”他问。


坐在他身旁的广平王道:“阿弟说,他对权位没兴趣,让我们少去烦他。”


“没兴趣?”赵王冷笑,“我们若是失败,他能独善其身?”


“可阿弟冥顽不灵,以儿子之见,还是另想办法为是。”


“若有别的办法,我何必找这逆子?太后掌握宫禁,若将来宫中有何变故,我们连个可靠的耳目都没有,岂不是陷于被动?二郎久居宫中,对里面的人事比我们熟悉,有些事他做更合适。且崔先生也说了,要成事,他的助力必不可少。”赵王道。


听父亲提起崔先生,广平王半晌没作声。


赵王想了一会儿,又问:“你可有好好和二郎说?”


广平王怕父亲有见怪之意,忙道:“这么重要的事,儿子能不好声好气的和他谈么?这些时日儿子花了不少心思和他接触,好话说尽,连小时候的事也都和他回忆了,阿弟就是不为所动。今日好不容易见他神色有些松动,可我才起话头,他就变了脸色。阿弟的性子阿爷也知道,哪里是轻易能说动的人?”


赵王听得直摇头。踌躇许久,他简短道:“随我来。”


父子二人命人备了马,一道微服出了苑城,到了归义坊内的一处旧宅之前。


这宅子狭小偏僻,且门廊斑驳,杂草丛生,很难想象会有活人住在这里。广平王惊疑不定,赵王却已恭恭敬敬地上前轻轻扣门。


“谁?”里面传出一个清朗的男声。


“崔先生,是我。”赵王道。


宅内“哦”了一声:“大王有事?”


门中人语气平和,但显然欠缺些许恭敬。赵王却毫无不满之色。他恭敬地站在门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遍,末了又道:“二郎至今不肯点头,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门内沉默了一阵,才又响起了说话声:“某还是认为,要成事,东平王必不可少。”


“可我们说服不了他。”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东平王并不愚钝,自然会权衡轻重。”


“先生为何一定坚持让阿弟入局?”广平王忍不住问。


“足下是……”门内人似乎有些疑惑。


“这是犬子。”赵王道。


“原来是广平王,失敬。”门内人虽口称失敬,语气中却并无多少敬意。


广平王知道此人份量,连称不敢。


寒暄完了,门内人才续道:“大王说过,以前东平王虽然也好美人,却并非不知节制。如今他日日笙歌,二位认为理由何在?”


“先生的意思是……阿弟在韬光养晦?”广平王一凛。


“也许。”那人道。


广平王似乎有些震惊:“阿弟有这样深的心机?”


门内一声轻笑:“先帝当初选择东平王总该有些缘由吧。”


赵王和广平王都陷入沉思。当初先帝曾考虑过数个人选,最后属意东平王,除了血缘亲近,是否还有其他考量?而先帝对东平王的器重对他们二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阿,阿爷……”回去的路上,广平王踌躇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开了口。


“什么事?”赵王答。


“阿弟的事儿子没办好,还请阿爷再给儿子一个机会,让我去说服阿弟。”广平王期期艾艾道。


赵王看了他一眼:“你有把握吗?”


“刚才崔先生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过儿子觉得犹未尽善。”


“怎么说?”


“诱之以利。阿弟可以不顾亲情,不讲道理,却不能不计较利益得失。唇亡齿寒的道理,阿弟不会不明白。”


赵王终于有了赞许之色:“这才是做大事的想法。”停了停,他又道:“你是嫡长,有些事我不说,你也该明白。”


这句话让广平王精神一振:“儿子明白,一定不辱使命。”


父子之间有了默契,一路上再无他话。


父子二人回到赵王府邸,刚进门便见王府内的几名属官紧张地迎了上来。赵王皱眉,问他


道:“出什么事了?”


“宫中来的消息,说太后本家的老夫人病了。”领头的属官回答。


赵王不以为然:“还道是什么大事。上年纪的人,还能没个病?”


“毕竟是太后本家,”广平王提醒道,“咱们不能缺了礼数,父亲应该遣使问候一声。”


赵王点头,派了名宦官入宫,转达自己慰问之意。


太后位尊望隆,她的本家出事,自然会有许多人派来使者表示关切。赵王遣来的宦官也不过混在众人中间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太后虽有忧色,行止倒还镇定得体。听完诸人告慰之辞,她甚至不忘让来使们回去后转达她的谢意。好不容易把一批人打发走了,白露却又来报徐太妃求见。


太后蹙眉,这时候她可不想徐氏再给她惹麻烦。可徐太妃过来总是好意,太后也不能避而不见,迟疑片刻后她便让白露请徐氏进来。


“听说老夫人病了,”徐太妃一来就关切地问,“不知情形如何?”


“是中风。已遣了医正前去诊治,”太后道,“待他回来也就知道病况。劳你费心。”


显然她已在众人面前重复了多遍类似的说辞,这句话答得索然无味。


徐九英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太后心绪不佳。也难怪,老母病重,想必太后正心急如焚,哪有闲心和不相干的人废话?可她当惯好人,也不能在此时使性子坏了名声,因而不得不耐着性子敷衍。这么一想,徐九英倒有些同情顾太后了,这人活得可真够辛苦的。她扫视一圈,见四下只有白露等几个太后的心腹在,便凑近太后建议:“要不要回家看看老人家?”


太后一怔,过了一会儿才回答:“太后出行,仪仗众多,过于引人注意。何况我母病重,此时去了,倒让家人徒费心神,不但于母亲病情无益,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那就别带仪仗悄悄去呗。”徐太妃想也不想地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