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食梦鹿 > 108.共享梦境(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108.共享梦境(四)

  食梦鹿

且说翰飞离开弈国王城,阿蒲问:“公子,我们真要回开题国么?”


翰飞答:“不,我离开的时候答应过母亲,永生不再回去。”


阿蒲咕哝:“您不觉得奇怪么,王后不让您回开题国也就算了,连巫咸国也不让您回,王后就不怕没人祭祀么?”


夕阳的余晖映进青年的双目,映出一片浓如晚霞的忧伤,翰飞怔怔地望着远方,没有说话。


阿蒲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只道:“那我们现在去哪儿呢?”


“去水多的地方。”


“听说海里水最多,看不到边,像天一样大。”


“那我们就去海边吧。”


那时,他想的是,在浩瀚无边的水边生活,或许会解了他梦中被火缠身的恐惧吧。


他想让公主派给他的侍卫回去,侍卫不肯,说道:“除非公主亲自下令,否则属下不会离开,如果公子不愿看到在下,在下可以不在公子面前出现。”


翰飞无奈,只好随他。


流亡和寄人篱下的经历磨炼了他的心性,他早已学会了忍耐。


他曾问自己,如果是现在的他,回到当初继王位的时候,他会怎么做,怎么做才不会重蹈覆辙。


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忍耐。


韬光养晦,让对手放松警惕,然后暗中积蓄力量,找机会一击而中。


那时,就有人劝他,亲近先王之臣,莫要一味安插自己的亲信,可惜他不听,结果引起叔父的忌惮,迫不及待地对他下了手。


叔父一直在开题国,树大根深,党羽遍布,而他这个半途从巫咸国转来的国君,怎可与叔父匹敌?


所以他慌了,他急切地扶植自己的势力,成为了叔父的眼中钉。


当时还是太年少了啊,他在心中喟然叹息。


侍卫默默地跟随在他身边。


其实侍卫没有告诉他的是,像自己这样跟着他的人并不止一个,他们是掌握在公主手中的两支羽卫,由公主亲自训练,一明一暗,明者担负保卫工作,暗者负责收集情报。


翰飞的情况随时都会被暗羽传到公主面前。


翰飞不知道,即使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王城之中,荟蔚公主也被问到了新法的问题,而年轻的公主对此充满疑虑。


作为王国继承人,国家的情况她不是不了解,太平日久,积贫积弱,士兵战斗力下降,国库空虚。特别与开题国一战后,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可以说,如果不是巫咸国拖住了开题国,弈国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未可知,国家的前景真是不容乐观。所以弈国国君才会下狠心推行新政,意图扭转这种局面。


公主一方面知晓推行新法的重要性,对新政怀有美好的期望。一方面又因为推行新政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使她对新政充满了怀疑。


提倡新政的臣子被国君任命为丞相,原先的左右丞相被贬黜,不止如此,许多当时的名公巨卿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或被贬黜,或被流放,现在留在朝中的,或闭口不言,或成了攀附新贵之徒。


被罢黜的人里面,就有荟薇公主的老师。


公主的老师对新相有着非常糟糕的评价。


新相是个很奇怪的人,他总是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除了自己心中的事情,似乎对其他的一概不上心,你让他吃猪食还是吃山珍海味他都不在意,吃菜时永远只吃离自己最近的那一个。


仪容修洁,饮食正常这是人之常情,一旦做得太过,就显得不近人情。


关键是,你是官员啊,是宰相啊,是缺吃少穿的野人吗,弄得这么一副特立独行的样子到底是闹那样啊!


而且之前他还一而再再二三地拒绝到王城为官的旨意,又不是真的不想来,这么做显得多矫揉造作啊。


种种迹象显出他性格中潜藏的弱点,他在偏远的地方任长官,治绩斐然,堪称能吏。而到王城为官的某段时间,却与同僚争吵不和,使得事事错乱。他总想变动成规,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遇事极难与人合作。


他有才识,有创见,未曾主政之时,就写过许多极好的诗文,老一辈的名公巨卿都对有极好的评价,认为在他古怪的仪表之下,暗藏着非同一般的才干和品格。


只有寥寥的几个人在这一片好评声中持有相反意见,公主的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该臣上位后,清除新政的阻碍势力时,便把公主的老师给清除了。


心怀困惑的公主给翰飞写信说,让他注意一下新政推行的情况,虽然她有探听消息的暗羽,但暗羽不懂政事,她更想听听翰飞的意见。


于是翰飞在一路悠游的同时,也顺便留意一下国计民生。


新政推行了田苗法,在每年的二月、五月青黄不接之时,由官府给农人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初衷就是为了限制高利贷对农人的剥削,减轻农人负担。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呢,人不分贫富,地不分优劣,更不管百姓想不想要,一律强行摊派贷款。


新法规定,贷款年息二分,也就是说,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两千。这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已经很重了,而各地还要加码。


关键是,你必须得贷啊,不需要,不想贷也得贷啊!


地方上的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就成了,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


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人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各地执行的尺度不一,有些地方的的利息还要更高。


这等于给百姓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们还没种上地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丞相是有学问的,丞相是有才干的,丞相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出门连个轿子都不坐,拒奢华,拒纳妾,个人的人品学识让人敬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