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时空走私1859 > 第一六五章 北京,我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六五章 北京,我来了!

  时空走私1859

热门推荐:</p>


打下天津的第三天,李永吉就听到恭亲王奕带兵出逃的信息,然后到了第四天,北京城派出的投降使者就来到了天津,正式代表北京向精武军投降,并请精武军早日带兵前去北京城,以免发生混乱。w</p>


换言之,作为大清国首都的北京城,如今已经无人防守,竟然就像当初的沧州等城市一样,不战而降了。</p>


这让李永吉大呼一口气,同时也略微感到唏嘘,因为他忽然发觉,原来大清朝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真不知道之前那些造反势力是多么的无能,才会屡次造反而不成。</p>


李永吉这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前那些造反势力可没有李永吉这样的金手指,而像争夺天下这种事儿,很多时候是看大势的。</p>


如果大势还在朝廷那里,那么朝廷就可以不断的调动各地兵马前来围剿,属于后劲十足的典型,相反,造反势力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没有那么多补充,往往一开始锐气十足,可如果不能趁着这股锐气打落朝廷的威望,让各地都不再支持朝廷,那他早晚会被朝廷源源不断的补充兵马给磨死。</p>


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太平军也是势不可挡,清军是连战连败,可清军那时候还掌握朝廷大义,后劲十足,时间拖的越久,对朝廷就越有利。</p>


所以,当年的太平军如果不贪图享受的打江南,而是趁势北上,先打更穷困,也更有造反精神的河南河北跟山东,然后锐意进取,全力北伐的话,少则一两年,多则年,说不定就能打败清廷,拿下北京城,进而夺得天下。</p>


要知道,这还不是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兴盛的时代,至少中国还没有强烈的国家主义跟民族主义,而且这种争夺天下的内部斗争也不像外敌入侵,会激励起整个民族同仇敌忾的心思。</p>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把拥护统治阶层的少数jūn_duì 打败,或者拥有跟对方掰腕子的力量,那天下大多数势力就会坐山观虎斗,所谓的民族性在这种夺天下的名义下,往往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p>


就好比但年元朝灭宋,再好比当年的满清灭明,其实都说明了这个道理,那就是在民族主义彻底被激发之前,一旦你打着夺取天下的旗号,那性质往往就不同,就算是不一个民族的,只要能打败统治阶级的jūn_duì ,也可以坐拥整个天下。</p>


现在的李永吉也是一样,他之所以北伐这么顺利,就是因为他提前在淮安一带把清军主力给打败了,然后清廷的威望一落千丈,中国各地都开始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除了像太平军这样的少数势力,大都想着坐山观虎斗,等精武军跟清军彻底打出一个胜负,再去投奔胜利方。</p>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永吉从徐州进军的时候,大多都是望风而降,很少有拼死抵抗的。</p>


当精武军在北伐的路上再次轻松打破拥有十万大军的济南城,又灭掉被认为强大无敌的俄国干涉军,进而顺利打破天津城以后,李永吉的个人威望已经不仅仅是在精武军内部高的离谱,就算在天下人的心中,也已经是高到无人可及的地步。</p>


换言之,此时此刻的李永吉,已经具备了夺取天下的实力与威望,而清廷的威望则被打到了谷底,谁都知道清廷已经完蛋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就算不去打北京城,全国各地的大多数地方,也不会再听满清朝廷的命令了,这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这就是所谓大势所趋。</p>


这么一想,太平军那么急着发动进攻,也的确是很有道理,因为如果太平军这时候不动手,随着时间的推移,等李永吉真的建立新朝之后,跟太平军早晚还得动手。</p>


而到了那个时候,所谓新朝新气象,太平军也失去了驱逐鞑虏这个伟光正的新口号,早晚还是得灭,反倒不如趁着现在精武军还没有建国的时候奋力一击,说不定还能有一丝希望。</p>


当然,李永吉现在还想不到这些,他除了唏嘘清廷的不堪一击之外,同时也在唏嘘恭亲王奕,觉得对方好大的名气,其实也是个胆小鬼。</p>


李永吉并不知道,恭亲王奕其实原本有跟北京城共存亡的心思的,他之所以改变主意迅速跑路,完全是被他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伙伴们用计给吓跑的。</p>


或者说,恭亲王奕这次跑路,是带着主人翁意识走的,是想继续维持大清国,继续保护满人不被灭族,而为了这个,他已经不惜一切,哪怕是跟咸丰皇帝抢夺皇位,也在所不惜!</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