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27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1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孟清和没多话,提起茶壶,将茶水注入杯盏之中。朱能刚刚在想什么,他自然不好奇,但知道,好奇心杀死猫。猫有九条命,他只有一条,还是安分点好。厢房里陷入了沉默,成国公继续喝茶,孟清和继续写信,不是写给沈瑄,而是写给远在北疆的朱高燧。说来也奇怪,在一般人看来,朱高燧的性格委实称不上好,却意外的和孟清和投缘。孟清和也感到奇怪,当他意识到时,已经和朱高燧拍着肩膀做朋友了。难说这事是好是坏。转念一想,反正“宦官之友”,“锦衣卫帮凶”的大戳都盖了,还有必要在乎世人的眼光吗?见孟清和提笔写下殿下台鉴字样,开口问道:“贤弟和赵王殿下经常通信?”“也非经常。”孟清和写完一页,递给朱能,“是为运送木材到北京一事。建造宫室总要收购木料,有赵王牵头,南边的这笔生意会做得更大。”宫殿只是其一,天子迁都,北京的地价都要上涨,建筑材料也会紧缺。毕竟皇帝不可能老哥一个跑北京呆着去,朝廷六部,各司衙门,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护卫京城的官军,迁往北京的家眷,全都算起来,北京肯定要进行大范围改建,无异于一次造城运动。皇帝要造宫殿居住,大臣也要起宅子安置家眷。北京行部上了正轨,办公场所却一直相对简陋,沈瑄镇守北京时,多住在都司衙门,魏国公到北京练兵,干脆就住在了军营里。军汉们可以凑合,士大夫和家眷们却不能凑合。文武品级,宗室勋贵,居家宅院,都要按规制建造起来。单靠顺天府内的资源绝对不够,辽东的木材不适宜过度砍伐,从南边运送木材,虽然有损耗,但走海运和漕运,通过天津卫屯贮运输,不失为解决办法。“依下官的想法,可从安南采料,同时可发安南庶人修筑自广西和云南通往安南东西都大路,更可在边境设立更大的户市。”“修路?”“对,修路。”孟清和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简单画出边境轮廓,点出几处重要关卡和安南两都所在,在凭祥和凉山之间画出一个圆圈,墨汁浸染,力透纸背。面对这张简陋到极致的舆图,朱能先是眉头紧皱,半晌,猛的一拍桌案,“善!”孟清和笑了,他相信,朱能明白了修路背后的含义。安南丛林密生,水网交织,明军连战连捷,连克东西两都,已至木丸江。沿途所遇贼军不足惧,艰难的路况却是极大的问题。沈瑄打胜仗是一定的,明军攻陷安南也是必然。但是,打了胜仗,如何安排善后事宜,需要慎重考虑。无论扶持陈氏上台还是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这两条路都必须修。遇山开山,雨水搭桥。道成通途,他日安南再生乱,明朝发兵,数日可直抵国都。“修路,开互市,都可发安南民夫。有大批役夫聚集,沿途定有商业兴起。民夫不足,大军俘虏的贼军也有了用途。”见朱能瞪眼,孟清和咧嘴,“此地气候合宜,水稻可一年三熟,开路之时可从当地圈划购置良田,迁边民种植。为防贼寇骚扰,当派遣jūn_duì 驻扎,非为占据安南土地,只为保护我大明之民。国公爷以为如何?”朱能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甚好。”“下官有一不情之请,请国公爷应准。”“贤弟只管说。”“请国公爷将此事上奏天子。”“我?”朱能吃惊不小。此计若是成了,就是泼天的功劳,就这样推给自己?“正是。”孟清和笑道,“下官终究年轻才薄,于朝中并无太深根基,请国公爷体谅。当是许给下官一份人情。”朱能抚过下颌,功劳给他,还说是人情,话漂亮,事也漂亮。这般取舍,换成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未必能做到。“罢,为兄答应便是。朝中有人非议,有为兄在,贤弟自可放心。”“下官谢国公爷!”朱能笑道,“不提其他,以贤弟同子玉的交情,也当叫某一声兄长才是。”孟清和抬头,认真看着朱能。只是字面意思,还是另有深意?难不成,他同定国公的关系已经这么明显?摇摇头,一定是他想多了。朱能比孟清和更加老道,孟清和只想着拉他和沈瑄入伙分担压力,他却大笔一挥,特地修书送往大军中,征讨安南的将官,凡官至都指挥,爵位三等伯以上者,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奏疏上落款签名。吃独食的注定走不远,有功劳大家分,才是成功之道…“国公爷深思熟虑,是下官想得不够周到。”孟清和汗颜,想在大明官场上拼搏,更上一层楼,还要继续学习。三封信陆续从凭祥县衙送出,李庆青同首批召集来的商人也初步达成了共识。初时还有些紧张,随着预定好的条件一个又一个抛出,商人们的目光愈发炽热,他却奇异的冷静下来。“以盐井为担保,诸位运来的粮食皆可换取等价值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金银。”“大令所言可是真的?”“自然是真的。”李庆青道,“不拘于稻谷,小麦粟米亦可。但本官有言在先,不得是陈年之粮。”“除了粮食,大令可还要其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biqu.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biq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